從普通教師到系主任,再到專業(yè)負責人、學科帶頭人,直到現(xiàn)在的電子工程學院院長,34年來,仵杰教授始終嚴于修身、勤勉敬業(yè),將教書育人作為奮斗終身的志業(yè)。2022年9月,陜西省教育廳、陜西省教科文衛(wèi)體工會委員會聯(lián)合授予仵杰教授“陜西省2022年師德標兵”稱號。下面讓我們一起了解他扎根西石大34載的教學科研一線故事。
身體力行堅守三尺講臺 立足本職促進專業(yè)建設
“一個人、一本講義、一支粉筆便構成了仵老師的課堂,他身體力行地告誡我們‘好記性不如爛筆頭’?!薄凹幢悴豢词指澹趵蠋熞材軓念^至尾將知識呈現(xiàn)在黑板上。”談起對仵杰教授的課堂印象,他的學生們總有講不完的話。執(zhí)教的34年里,仵杰教授堅持手寫板書,一筆一劃描繪出知識畫卷,一點一滴勾勒出師者的匠心與情懷?!叭绻话淹茖н^程寫出來,學生找不到記憶點,學不到精髓,也就懵懵懂懂不知其所以然”,寒來暑往,仵杰教授身居三尺講臺,幾十年如一日,對學生春風化雨般的教誨和那份對教育的熱忱始終感染著西石大的莘莘學子。

1982年,17歲的他考入西北工業(yè)大學,大學畢業(yè)后留校繼續(xù)攻讀碩士,于1989年進入我校成為電子工程學院儀器系(現(xiàn)已更名)的一名教師,與西石大結下了不解之緣。剛參加工作的仵杰教授,年僅24歲,面對比自己小不了幾歲的學生,他深感肩上的責任和擔子?;貞浧鸪醮螏W生們下油田的場景,他笑稱:“當時是我參加工作的第二個年頭,去的是中原油田,我和學生站在一起聽、一起學,我也是學生?!?/p>

仵杰教授和他的碩士研究生導師梅碩基教授
為了建立更加系統(tǒng)的知識架構,仵杰教授選擇一邊教書,一邊讀博深造,于1992年考取了西安交通大學電磁場與微波技術專業(yè),師從西遷教授汪文秉先生。讀博期間又赴美國西方阿特拉斯公司高級科學研究部,以訪問科學家的身份,進一步深耕先進陣列感應測井技術。
“教師的本職是搞好教育,要牢記于心?!必踅芙淌谏钪逃|量是學校生存之本,始終在琢磨如何把課上得好、上得精。他率先改革自己所授課程的教學手段、實驗方式以及效果評價路徑,開展多種教學模式。他主講的課程《測井綜合解釋方法》于2021年被認定為省級一流課程,并被推薦申報國家級一流課程。
在專業(yè)認證中,仵杰教授堅持親力親為,將專業(yè)建設水平提升至新臺階,所在專業(yè)通過中國工程教育專業(yè)認證,成為學校首個認證成功的專業(yè)。他主編出版了1部教材、2部專著,承擔本專業(yè)本科生和研究生課程教學改革共12項,個人先后2次被評為校級師德先進個人,獲校級教改項目獎3項、教學成果二等獎1項,2次獲校優(yōu)秀教師榮譽稱號。他參與的項目“行業(yè)需求引領、校企協(xié)同助力的測控卓越工程師培養(yǎng)模式探索與實踐”獲2021年陜西省教學成果二等獎。累累碩果的背后,是仵杰教授守好教育“責任田”的生動注腳。
嚴慈相濟培育有用人才 愛生如子踐行立德樹人
“國家需要什么樣的人才,我們就培養(yǎng)什么樣的學生”,這是仵杰教授對青年教師的囑咐,也是他自身一直為之堅持的準繩。在他看來,培養(yǎng)學生是一項漫長且系統(tǒng)的工程,因此,他將自己的青春全部融入到西石大這方土地中?!拔覀€人與學校的發(fā)展緊密相連、無法割舍?!必踅芙淌趯ξ魇筮@份真摯感情,使得他將教書育人的這份職業(yè),視作為之奮斗終身的志業(yè)。
澆花澆根,育人育心。在育人過程中,仵杰教授始終堅持用心用情指導學生學業(yè),關心關愛學生成長成才,真正做到愛生如子。每每有學生來辦公室請教問題,仵杰教授也會立即放下手邊事,為學生耐心講解。如有學生遇到生活難題,他也會為激勵學生不畏艱難,培養(yǎng)學生逐步養(yǎng)成飽滿而又堅毅的人格。除此之外,仵杰教授經(jīng)常引導學生多讀書,鼓勵學生全面發(fā)展,將畢生所學毫無保留、傾囊而出,成為學生們眼中親切的“老人家”??梢哉f,仵杰教授和學生的關系,是師生,是朋友,亦是親人。

經(jīng)師易得,人師難求。作為黨培養(yǎng)出來的優(yōu)秀教育工作者,在多年的教學生涯中,仵杰教授堅持“德育為先、德學兼修”,始終秉承著“以學生為中心,因材施教、靈活多變”的育人原則,堅持“課程思政”協(xié)同育人理念,將思想政治工作有機貫穿于教育教學全過程,將顯性教育與隱性教育相統(tǒng)一,將石油精神、工程倫理、社會責任、創(chuàng)新意識等思政元素融入課程教學,以高尚的人格魅力和道德情操引領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將為學、為事、為人相統(tǒng)一,既形成“驚濤拍岸”的示范引領作用,也產生“潤物無聲”的育人效果。他個人先后獲得2次省級優(yōu)秀共產黨員稱號,所在支部獲省黨建“雙創(chuàng)”樣板支部以及全國黨建工作樣板支部的光榮稱號。
孜孜不倦潛心科學研究 甘為人梯堅守工作一線
如果說仵杰教授在教育學生的時候是慈祥寬容、平易近人的,那面對科研的他,則一絲不茍、嚴謹認真。
“311”是仵杰教授和學生們的實驗室,也是他們的家。作為這個大家庭的家長,仵杰教授對實驗室使用有著嚴格規(guī)定,一旦進入實驗室,就必須做到心無旁騖、專心致志。仵杰教授常對學生說:研究生的學習時間短暫,一定要找準目標,潛心鉆研。仵杰教授也一直在踐行這個理念,在辦公室完成行政工作后,又會繼續(xù)去實驗室忙到晚上十一點多才騎著自行車回家,這是他雷打不動的習慣,周末、寒暑假也不例外。

“科研要緊跟時代的發(fā)展,脫離了實踐,科研就變成了無源之水”,仵杰教授致力于推進產學研合作與科技成果轉化,建立測井信號與信息處理研究平臺,先后獲省部級二等獎以及產學研合作創(chuàng)新成果優(yōu)秀獎等榮譽,其研究成果應用于中國石油集團測井公司測井儀器生產,多次受邀參加企業(yè)承擔國家重大專項評審,進一步促成了中國石油測井集團與西安石油大學省級研究生聯(lián)合培養(yǎng)示范工作站的建立。
34年來,仵杰教授在感應測井理論、三維數(shù)值計算技術以及陣列感應信號處理技術領域堅持深耕。作為學科帶頭人,仵杰教授學術水平扎實、科研成果突出,承擔了縱橫向項目44項,發(fā)表科研論文118篇,授權發(fā)明專利和軟件著作權47件。
在做好教學科研之余,仵杰教授將自己投身于人才培養(yǎng)、扶持青年教師發(fā)展的工作中。他先后承擔本科生和研究生課程共13門,指導本科生畢業(yè)設計,培養(yǎng)碩士研究生70余人。對待青年教師,仵杰教授充分發(fā)揮“傳幫帶”精神,甘為人梯、托舉后輩,他常常告誡青年教師:“科研與教學相輔相成,扎實的科研基礎是教學之本?!彼群蠊仓笇囵B(yǎng)青年教師8人,其中3名在職教師獲博士學位,3人獲批國家自然基金項目,1人獲校青年骨干稱號,5人晉升副教授。仵杰教授用自己身體力行的教育實踐點燃青年教師扎根教育事業(yè)的心火,培養(yǎng)了一批批科研接班人。

“一個人遇到好老師是人生的幸運,一個學校擁有好老師是學校的光榮”。從教34載,仵杰教授對待教育事業(yè),始終堅持用真心托舉,用耐心澆灌,以仁愛之心愛人,對教學、科研、人才培養(yǎng)有著“時時放心不下”的使命感,實實在在地踐行了“師者”這一光榮稱號,生動詮釋了新時代高校教師的匠心與擔當。
記者:霍嘉煒